中药材的产量与质量“说”——【大疫当前中药材供应将迎来大考】

日期: 2023-11-20 作者: 产品中心

  昨日深夜,“双黄连”上了热搜,微信群、朋友圈关于“双黄连”的信息铺天盖地地刷屏,有买货的、有卖货的、有热议的、有冷静的、有看热闹的、有泼冷水的……本该睡觉的时候,却成了热搜热议之时,几个小时浏览量1452.8万次,半夜药店排起了长队,网上药店秒光,双黄连口服液被抢购一空而纷纷下架。

  据笔者了解,我国生产双黄连口服液的厂家并不少,而且库存充足,可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大家没有必要惊慌,更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断货,正常情况下药店只存几天的货,所以药店断货是很正常的、是暂时现象。

  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第一个病例于2019年12月8日发现,截至2月1日00:00时,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确诊11,791例、疑似17,988例、出院243例、死亡259例。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仍在扩散期。面对此次疫情,中医药在防治中疗效明显,正在被全面推广与应用。但部分疫情所需中药材却出现了供应紧缺的现象,作者觉得是中药材产业链条的某些环节出了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与质量。

  中药材前端被视为农副产品,但其后端则是药品,中药材用量的80%是种植品种,但现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却出了不少问题,比如适宜道地药材种植的产区不去规范种植,非适宜种植区域则盲目引种不断扩种。产地一线很少人去研究每种药材怎么种植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品质,反而是什么赚钱大家都来抢着种。也不管是不是适合本地种植,盲目引种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盲目种植导致药材品质下降、药效与道地性丧失的问题在多地出现。中药材原料供给,远不能适应优质优价的迫切需求,部分“老大难”品种成为屡次抽检“重灾区”。

  图片来源:中药材天地网,上图为野生狭叶羌活的正品蚕羌(小金县采集)和家种宽叶羌活样品 (渭源县采样)。

  在小金县,这种宽叶羌活叫“假羌活”“臭羌活”,以前根本不能入药,部分种植户为了追求收益,过量使用化肥,种出来的羌活外形严重变异,个头肥硕,与野生性状差别很大。

  自从中药材市场开放以来,中药材“药”的属性被不断淡化,其商品属性却在慢慢地加强。中药材的种植品种与产量大多被利益化,绝大多数都是市场说了算,种药材先问能挣多少钱,为利益不按时节与年限采收。人为滥用农药化肥,套用常规农作物的农业生产模式,把本该生长在自然生境中的中药资源硬性搬到大田去种植,再加上种植技术不规范和采集时间违背科学规律等问题的不断发生,致使中药材质量上的问题慢慢的变多。比如黄精、火麻仁等并不适宜大块与低凹地种植,往往是地边长得好,中间长势差。

  在供给侧改革和扶贫政策刺激下,加上对中医药产业未来增长的预期。从2016年开始,中药材种植成为了产业扶贫和大宗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方式之一,有的个别地方出现盲目引种的情况。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迅速扩大,全国种植培养面积接近一亿亩。很多品种已经完全供过于求,同时药材的内在质量与性状品质明显不如道地产地。原因是种植药材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赚钱,所以是什么赚钱便种什么!适宜本地种植的低价品种不去种植,不适宜本地的高价品种却盲目引种。加之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去指导药材怎么种植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品质,从而造成药材含量下降、品质与道地性丧失,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如今,几乎所有的贫困县都在发展中药材种植,导致中药材生产严重过热。扩张前10位品种分别是:柴胡、黄芪、党参、桔梗、黄芩、黄精、重楼、板蓝根、白及和金银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样“养一方药”, 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道地”,这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道地药材是指源自特定产区、具有独特药效,需要在特定地域内生产,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其优良的品质的药材。中药材若需要异地种植,一定要经过三代繁育后考察其疗效。用第一代的种子种第二代,第二代的种子再种第三代,直到三代的药材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才允许移植。现在道地药材向外地引种却完全处于盲目状态,忽略了引与小面积试种。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的重要性,致使很多品种出现药效下降、道地性丧失的问题。

  中药材产地加工(即初加工),即中药材种植的末端,又是中药材物流的前端。国家药监局对产地初加工的定义是指“中药材药用部分采收后,经过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明确了64种允许产地初加工品种目录,否则就属于违法生产饮片。但由于该规定对初加工标准界定模糊,又与中药行业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不符,因而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能,现实与规定相差甚远。

  中药材在产地被视为农副产品,目前国家针对产地加工的政策较少,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研究人员也十分短缺。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目前中药材被视为农副产品管理,对耗时费工、加工原理不清晰的药材,一些种植户往往因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按规范来加工与处理,如滥用农药、化肥,根茎类药材滥用膨大剂等,导致中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所以说按农副产品来管理中药材,只会使中医药遭受灭顶之灾!

  中药材在产地是农副产品,加工成饮片即按药材管理。国家多个部委在管理,但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难以落地与实施。比如甘草加工后是饮片,还是片状原药材?该怎么样判定又怎么判定?对于遍布城乡的地下饮片加工生产,参与者众多,产地加工的监管属于模糊地带与监管盲区,即便是察觉缺陷处罚后依然屡禁不止,导致监管十分困难。

  在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出台前,中药饮片必须是在取得GMP认证的工厂中加工才合法,但现实确是有证无证均在加工。市场周边长期广泛存在无证加工的情况,广大产区更为普遍。这些违法生产者没有GMP认证,没有生产许可证,但他们的加工成本低,有竞争优势。总体的生产规模支撑着大半中药饮片的生产供给,是大多数正规饮片的“前处理车间”。就以安国和亳州这两个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为例,当地都有规模化的GMP认证饮片厂500家左右,而家庭单位与合伙制的小饮片加工作坊则数以万计。大多散落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个村庄,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专业的“黄芩村、沙参村、白芍村、桔梗村”等。更重要的是,地下饮片加工作坊的加工原料采购来源不明,可追溯也成为一句空谈。

  小户有小户的劣势,喝着白粥,住着自家庭院,用简单的机械切制饮片,采购低价的非道地药材原料、劳动力不计入成本。于是,地下作坊费用少、成本低、效率高,对市场反映灵活。大厂有大厂的难处,厂房设备、正规库房无硫烘干房、化验捡测设备仪器等投入巨大,设备全年利用率低(产地鲜货加工周期一般在3—6个月),这样操作起来费用大、成本高、效益低,投资回收周期长。当然,大有大的优势,“有证、有票、有红帽子”就能打入医院、零售和药厂,也就是有了终端销售权。就这样,原本狭路相逢的竞争对手,在市场“唯价格论”的选择下,各自发挥优势,变成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伙伴”,让国内的饮片生产暂时保持相对的“平衡”,形成了恶性循环。当前的现实是,多数中药饮片厂只生产几种或几十种饮片,早已沦落为农民加工饮片的分包装商。由于加工成本高,大多数饮片厂的加工机械几乎成为摆设,这就是现实。

  产地加工是道地药材道地性形成的主要的因素,并且直接影响道地药材体系的形成。加工环节假如慢慢的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和疗效,后期流通、检测环节再规范,也无法从根本上弥补与解决其质量问题。

  目前,国家政策法规也在引导鼓励饮片加工公司做到中药材产地加工一体化,保证药材的道地性和可追溯。但由于目前未对市场最终用户提高采购标准提出要求,使中药材市场还存在只认价格,不认产地、质量的情况,市场上良币被劣币驱逐,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得不到保障,中成药疗效受到质疑。

  综合目前产地加工的现状,仍然是散、乱、差、小占领着主导地位,缺乏产地加工标准与产地加工技术规范。这样形成的结果是:既不合法问题又多,出了事责任还无法追究,由于整个产业链条不能闭合,中药材溯源难以落地与实施,已经完全没有办法满足行业的需求和人民对中药质量不断的提高的要求。(作者:刘红卫)

  刘红卫,中药材资深信息与资源专家,中药材信息的先驱者、天地网核心创始人。曾任河南省三门峡药材站经理、书记、河南省中药行业协会副会长,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专家委员会主任、高级顾问。现年65岁,党员、退休干部。从事中药材工作40余年,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考察过200余种药材道地产地,对近百种药材有研究。几十年来先后在全国药材信息杂志、报刊、网刊、网络上发表过300多万字的文稿。

  现社会兼职: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员会资深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中药资源学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规范化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可饲用中草药产业科学技术创新联盟理事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来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金秋十月,按照传统的经营习惯和商家的预期,中药材市场应该进入了交易的旺季,但是近期市场的表现依然不太活跃,即使成交量有所增加,但离传统意义上的旺季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本期虽然仍有部分品种在商家的关...

  2023年的中药材市场是特殊的一年,淡季市场表现淡季不淡,多品种行情上涨明显,目前随着秋季多品种产新,迎来中药材市场的“金九银十”,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市场形成旺季不太旺,但确实好于9月的市场局...

  亳州药市10月点评:市场依然未进入传统的销售旺季 只有少数的品种逆势上扬

  “金九银十”原本是很多行业传统旺季的到来,而对于中药材市场来说,似乎也符合着这一规律,但今年的中药材市场不同于往年,并由于多数品种已达到新一轮的高价,近期市场走动并不乐观,尤其是伴随着多数品种的...

  第十三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于2023年9月19日-21日在玉林中药材市场胜利召开,作为疫情过后的首届药博会,地方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组织规模均大于前面几届,吸引了八方宾客,各种活动场面热闹非...

  本月是市场从淡季走向旺季的过度,按照往年惯例,商家对后期市场充满一定期望值,但今年不一样,因为对于多数一年生品种生产已经处于恢复期,进入十月后会进入产新期,在产能增多压力下,这些品种行情难以有...